效益不高,发展艰难
欧“双反”打压下,如何扩大出口?下放审批权后如何规范有序发展?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和市场消纳问题?如何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现实保证作用?
在7月3日晚举行的“中国清洁电力峰会能源论坛——先进科技助力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顾问王永干一口气抛出了这五个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成就巨大,确实在电力行业的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支撑作用。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王永干说,现在清洁能源发展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国内也面临诸多困难。
产能过剩暂时 “省间壁垒”问题大
“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说,当前全球的发展已进入到向新能源过渡的时代,其中最大的动力是能源安全。
石定寰说,化石能源用一点少一点。大庆过去连续稳产高产5000万吨,但是现在降到4000万吨。有些油田需要注水压油,打上来1吨油里90%都是水。加上应对气候变化,很多国家将能源开发重点转移到可再生能源上来。
去年,我国风电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已经超过了核电。但石定寰不同意产能过剩的说法。“即使是过剩也是暂时的。”他分析说,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的过剩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太阳能光伏的产能过剩问题,石定寰也认为,“跟我国总的装机容量来比太小了”。他说,全国火电装机机组已经超过10亿千瓦,但是风电、火电、太阳能光伏等加在一起还不到1亿千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还远远谈不上产能过剩。”石定寰认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上,仅仅在最终的产品上过剩了,多晶硅材料一半靠进口,大量的装备和关键材料还是靠使用国外的,整个产业链还远没有达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石定寰说,新能源产业在大规模建设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如电网建设跟不上,配电网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电站的要求等。
“现在的问题首先不是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有序发展的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中电联统计和规划部主任欧阳昌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