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
榜样的力量
2020年1月18日,被任命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亲赴武汉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首次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及时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策略,成为社区防疫的重要举措。在牵头下,广医一院收治了广州绝大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支援广州市第八医院医疗队的救治工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累计诊治逾400例次。随着国际疫情爆发蔓延,积极主动与国际多个科研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连线,交流抗疫经验。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
从业40载的是中国护理界的呼吸与危重症护理专家,也是护理管理专家,医院管理着一支3000多人的护理队伍。疫情出现时,她敏锐地判断“此次疫情定需护理人员冲到最前线”,未雨绸缪,全面动员、全力组织、全员培训,迅速部署并组建前线医疗队和四个护理梯队,983名护理人员踊跃报名驰援武汉医疗后备队,111名护理人员分三批驰援武汉抗疫一线,1200多人次参加疫情防控护理培训。从援鄂一线到广州院本部,打响防疫阻击战;武汉凯旋,再赴塞尔维亚援助抗疫生动诠释南丁格尔思想,彰显南丁格尔精神。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等称号。
在感染病领域传染病防控及慢乙肝优化治疗临床和科研方面有较深造诣与创新,享有国际声誉,首次提出制定了我国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流程,首次提出“乙肝母婴零传播”新理念。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曾获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卫生系统职工道德建设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荣立军队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20年2月10日,支援荆州洪湖,带上科研小分队及8000多份抗体试剂盒,在汉口和洪湖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提高了筛查速度与效率。
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新时期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团队致力于结核病防控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效益,荣获国家科技部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创新团队、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驰援湖北荆州,担任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临时党委副书记,推进疫情防治重点措施落实,为荆州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贡献了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承担起本医院重症新冠病毒患者的救治工作;湖北告急,作为湛江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驰援武汉。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工作期间,担任医务部副主任,A厅(614张床)舱内负责人,坚守抗疫一线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他将党建工作深入舱内,建立舱内临时党支部和志愿者团队,为打造“生命之舱、安全之舱、和谐之舱”做出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他所在的广东医疗队(第一批方舱)和工作的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均被国家三部委联合评选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病毒检测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份直面“死神”的工作,广东省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就组织向国家卫健委申请在三级生物实验室开展2019-nCoV活动资质,获得资质后立即开展病毒分离和鉴定。她带领全所人员与病毒展开正面的交锋。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在原始标本中进行测序,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交给专家比对、评估,顺利完成广东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复核鉴定以及确认。病毒的成功分离为分析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病原学支撑,为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为广东省疾病防控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应用研究和科研转化,奠定了战胜疾病的基础,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得知组建援鄂医疗队时,主动请缨,报名后担任江门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也是江门市首个进入方舱工作的医护人员。到达武汉后,根据队员的所长,对人员进行了分工,把团队构建起来,各司其职。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769名,治愈患者868名,实现“生命之舱”的“五个零”,即“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取得抗疫展现阶段性胜利。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标兵”。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熟练各种抢救技能,尤其重症超声技术,曾使用该技术成功抢救急性心力衰竭的江门荣誉市民,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赞扬。
自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致力于霍乱、登革热、麻疹、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与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难救援工作,在一线卫生防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抗‘非典’一等功”、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等荣誉。2020年春节前后,接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委派,作为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参加到粤西片区的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同时,及时总结疫情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已发表4篇学术论文;并配合疫情防控,开展多种形式的抗疫科普工作。
及其团队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疫情早期,利用大数据建模对短期输入性人流及疾病风险进行预测。随着疫情发展进入平台期,通过交通大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减流的模拟分析,提出不要忽视复工人群公共交通出行的防控环节。在疫情回落期,为省市疾控部门研发疫情高发国家的输入性风险动态分析网站。进入疫情控制后的平稳期,又马不停蹄利用高精度仿真模型进行城市内部疫情二次爆发以及开学的影响研究。
用户登录